歼十坠毁 10系列与各型发动机之间的历史纠葛 - 军事 - 91文库

歼十坠毁 10系列与各型发动机之间的历史纠葛

91文库 2017-10-27 01:53:39

原载:冷狗(候知健)的博客

  近日在成都突发了一起飞行事故,一架歼-10坠毁在成都。如无意外,这又是一起发动机故障引起的坠毁。本文解读歼-10系列与各型发动机之间的历史纠葛。

一:俄制AL-31F系列发动机挽救了歼-10项目

  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的记载,歼-10的发动机选型会议是由航空工业部科技委于1983年6月9日-16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会议上提供了三种发动机备选,分别是涡扇六改、涡喷15、太行发动机。无记名、加权平均的投票结果是航空工业部决定选择太行发动机,但国防科工委当时却否定了这一结果,选择了涡喷15发动机。


R-29-300发动机

  涡喷15发动机是我国测绘苏联米格-23战斗机的R-29-300发动机的型号,虽然推力指标很高——与AL-31F相同;但是它的重量和尺寸、耗油率都太大,从性能上讲是很落后的,这也是它后来被淘汰的原因。科工委选择涡喷15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认为这个型号较为可靠,换句话说,当时国务院(科工委是国务院部门)并不看好涡扇六改和太行发动机。


太行发动机曾经被科工委否定

  至今为止我国所有投入服役的国产航空发动机,没有一台是严格意义上完全独立研制的。从一型叶片,一个轮盘开始研制,逐渐组成一级压气机转子、一级涡轮;再逐步扩展级数成为基本完整的高、低压气机和涡轮组合;继而组成发动机的核心机乃至于完整的燃气发生器进行试验,最后由此衍生出型号验证机,并最终完善成装备型号——这种事情在中国已公开的航空发动机中还从未出现过。

  这种上游研究的长期欠缺,使我国无法在发动机领域形成扎实详尽的自有理论、试验基础和设计依据、手段。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不得不参考各型已有发动机,采用相似原则缩放设计甚或是直接测绘、逆向工程,将不同国家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各个部分进行拼凑整合。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涡扇6这个性能指标奇高(12.6吨推力)、研制难度空前的型号从1964年10月开始初步设计,却出现了在1966年便完成全部图纸,开始试制样机的神奇速度。在这种隐患重重的设计中,大量部件之间性能匹配与协调运转的缺陷又被隐藏在材料与工艺的不足下;数量严重不足的试制部件和样机更是使得这些盘根错节的故障根除起来极为艰难,穷尽手段仍然不见回天。